蟯蟲感染(幼兒屁股癢)防治

    台灣常見的兒童寄生蟲的感染主要為蛔蟲、鉤蟲、鞭蟲及蟯蟲,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與藥物治療的普及,感染率已大幅降低。以台北市為例,除了蟯蟲以外已幾乎接近零。

    蟯蟲生活在直腸、大腸內,晚上小孩睡覺後,即移行至肛門周圍產卵而引起搔癢。蟲卵通常由搔癢而附看於病兒手指甲間再入病兒口中而吞下,大約在二至四週內發育成蟲,再重複上述的生活史。


    被患染的小孩往往在肛門附近因蟲卵存在會癢癢的,特別是在晚上睡覺以後,半夜父母偶而可由肉眼看到小孩肛門口附近,有如縫衣服的白線般細細的蟲在那兒蠕動。檢查方法,可由夜間用透明膠布貼在肛門口,次晨取下來再貼在玻璃片上由低倍顯微鏡找尋蟲卵。在小女孩,偶而蟯蟲會跑到陰道口附近而引起癢癢的。

預防方法:

就是吃東西前先洗手,
幼兒少在不乾淨的地上遊玩,
不要有把手放在口中的惡習(如咬手指、咬指甲等),
當同一家族內睡在一起的小朋友,其中有一人被感染時,其他小朋友要考慮一起治療。


治療的方法:

目前治療的方法是給與藥物的治療(vermox,combamtri)。
在治療的同時,被單、內衣褲要一起消毒,最好利用強大的日光晒過,以免治療好了之後,又再被感染。
因為藥物只有殺死成蟲的作用,甚至考慮在二至三週後再服一次藥,以防在第一次服藥時吃人的蟲卵又長成成蟲而未被消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