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」前兆病徵自我檢查表

親愛的家長:

大多數人在感染腸病毒後,約七至十天即能痊癒,但是有極少數的人感染腸病毒後,會出現嚴重併發症,如腦炎、腦膜炎、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。另外,根據研究資料顯示,若家中有第二個幼兒感染腸病毒時,要特別小心注意其病情的發展,因為第二個病患所接受的腸病毒之病毒量往往較高,其嚴重程度可能提高。

目前國內對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,因此,若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時,自症狀開始後7天內要特別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(如下表所列之一者),並迅速送往區域級以上醫院就醫,以避免小孩病情惡化。

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

持續發燒、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手腳無力

除了一直想睡外,病童顯得意識模糊、眼神呆滯或疲倦無力,原來活潑的小孩會變得安静不想動,但發燒本身就會影響小孩活動力,所以上述症狀的判斷應以體溫正常時的精神活力為準。

 

 

肌抽躍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

通常是在睡眠中時出現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,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,在清醒時也會出現。另外,病童可能因肌抽躍症狀而變得無法入眠。

 

 

持續嘔吐

嘔吐可為腦壓上升的症狀表現之一,嘔吐次數愈多愈要注意,尤其是伴隨嗜睡、活力下降,或只有嘔吐而無腹痛、腹瀉等腸胃炎症狀時,需要特別注意。

 

 

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

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,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           

 

 

 詹前俊小兒科 www.fever.com.tw

 

 

 

    

附件

腸病毒預防方法-民眾篇

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,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,而且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(小兒麻痺除外),又可經口、飛沫及接觸等途徑傳染,控制不易,故民眾應注意下列預防方法:

(一)       高危險群: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,有較高比率得到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;而民國七十年以後出生的人對腸病毒71型都沒有抗體,都可能受感染,要特別注意。

(二)      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:注意營養、均衡飲食、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。

(三)       加強個人衛生:正確且勤加洗手,以預防自身感染,及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。

(四)       注意環境衛生: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。

(五)       避免接觸受感染者: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,不要與病患(家人或同學)接觸。

(六)       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請儘速就醫。

(七)       家中有病患時應注意:

1. 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(糞便、口鼻分泌物),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。

2.  多補充水分,學童儘量請假在家休息,以避免傳染給同學。

3.  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,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,嚴重程度可能提高。

4.  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:

(1) 有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,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。

(2) 肌抽躍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)。

(3) 持續嘔吐。

(4)持續發燒、活動力降低、煩躁不安、意識變化、昏迷、頸部僵硬、肢體麻痺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全身無力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。

5.患者應避免與孕婦、新生兒及小孩接觸。